高考倒计时
0000
客服热线:河南 400-602-6787
新疆 0991-4656819
首页 > 院校大全 > 院校详情
吉林农业大学 进入官网招生网站
创建时间1948 学校类型3 隶 属 于吉林省教育厅
重点学科 硕士点数51 招生电话0431-84532980
院士人数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办学性质公办
博士点数17 所处城市长春市 学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学校简介
吉林农业大学创建于1948 年,是吉林省属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1993 年成为吉林省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高校,是国家农业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推进共建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64 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涉农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大学。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区域特色,努力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综合服务,是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学校占地近1500 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02 公顷,总建筑面积71.1 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5 万册,教学、科研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现有教职工18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 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22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 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000 余人,成人本、专科函授生在校生规模稳定在9000人以上。
      学校设有15 个学院,1 个研究生学院,2 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 个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拥有7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7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7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0 个本科专业,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3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1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 个国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平台,各种类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06个。
      学校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倡导“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精神,以内涵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运行了“基础+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创造性人才。坚持科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科教服务之路。
“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131 项,取得科研成果48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6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 项,连续多年获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居省属高校首位。通过承担建设科技示范区、专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帮扶点等,选派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及科教人员下乡,共推广实用技术500余项,累计增收100亿元。
历史沿革

吉林农业大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黑龙江农业干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农业干部学校更名为北安农学院。1958年4月,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等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1959年3月,长春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并入长春农学院,同年6月,长春农学院正式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

院系设置

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药材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园艺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实力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药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部委级重点学科(农业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

部委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科学与工程、家政学、动物医学。

吉林省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家政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生物工程。

吉林省品牌专业: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园艺。

国家精品课程:动物微生物学。

吉林省精品课程:高级英语、动物营养学、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学、数据结构、有机化学果树栽培学、酶工程、分析化学、中药学。

院校特色简介
首页|数据中心|资料下载|研究院简介|使用说明|常见问题Copyright © 2017-2020 河南生涯规划教育咨询研究院 豫ICP备2022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