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0000
客服热线:河南 400-602-6787
新疆 0991-4656819
首页 > 院校大全 > 院校详情
西安交通大学 进入官网招生网站
创建时间1896 学校类型1 隶 属 于教育部
重点学科16 硕士点数242 招生电话029-82668320
院士人数11 学生人数3万~4万人 办学性质公办
博士点数154 所处城市西安市 学校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20,21,22,23,24,25
学校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九所大学之一、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 3个临床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769人,专任教师25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1400多人。学校有长期在校工作的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8名,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7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0余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0912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12690人。全校有74个本科专业,199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114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3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 MBA 、MPA 等九个专业学位点,19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和3个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爱校、饮水思源的品格,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了项目、人才和平台良性互动,在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十五”以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卓著,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6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军工973计划)项目1项,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15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7项;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为全国高校第二位。近年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明显提升,2006年发表的S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五。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历史沿革

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先后更名为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道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4月,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

院系设置

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化工学院、医学部、经济与金融学院、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可持续发展学院、戏剧学院、体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

学科实力

双一流建设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计算数学、生理学、固体力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法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皮肤病与性病学。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化学工程、内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校级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微电子学、核工程与核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共经济学、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半导体物理、应用统计分析与实践、妇产科护理学、工程材料基础、热工基础、复变函数、电介质物理、人因工程、法医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概论、大学体育、计算机程序设计、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计算机网络、工程电磁场、电路、工程热力学、电工学、生理学、传热学、高等数学、电力电子技术、诊断学、系统工程。

院校特色简介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在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中,西交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总是名列前茅、数一数二。而在武书连的评价体系中,西交大更是在管理类长期雄踞榜首。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企业战略与决策虚拟研究中心皆隶属于西交大的管理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孙林岩教授等一批著名教授的工业工程系更是实力非凡。 工商管理虽然西安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商业条件也无法与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天津、南京这样的东部城市相比,但西交的工商管理却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从武书连的排名来看,甚至好于清华、北大。虽然工商管理与该地区的商业氛围关系颇大,但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管理的青年来说,西交肯定还是不错的选择。
力学
力学拥有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西交大工程力学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固体力学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专业为陕西省“省级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在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中,西交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总是名列前茅、数一数二。而在武书连的评价体系中,西交大更是在管理类长期雄踞榜首。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企业战略与决策虚拟研究中心皆隶属于西交大的管理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孙林岩教授等一批著名教授的工业工程系更是实力非凡。 工商管理虽然西安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商业条件也无法与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天津、南京这样的东部城市相比,但西交的工商管理却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从武书连的排名来看,甚至好于清华、北大。虽然工商管理与该地区的商业氛围关系颇大,但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管理的青年来说,西交肯定还是不错的选择。
机械
传承自南洋工学院机械系的西交机械工程学院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实力在全国可列三甲。三名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三个重点二级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交机械之强可见一斑。
电气工程
西交大电气学院历史悠久、享有盛名。其实力之强,当可与清华想媲美。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即坐落于此。该学院制定了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输变电主设备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试验规范,为国际首创。
热能动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位两院院士的西交大能动学院在全国享有盛名,实力数一数二。该学院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更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在节能减排日益突出的今天,西交大能动学院必将成为许多有志青年的极佳选择。
重点学科
国家品牌
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国家重点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首页|数据中心|资料下载|研究院简介|使用说明|常见问题Copyright © 2017-2020 河南生涯规划教育咨询研究院 豫ICP备2022006885